首页 资讯 正文

人教社展出“小学科学教育泰斗”的一生,解放区自然教科书手稿首次亮相

体育正文 252 0

人教社展出“小学科学教育泰斗”的一生,解放区自然教科书手稿首次亮相

人教社展出“小学科学教育泰斗”的一生,解放区自然教科书手稿首次亮相

人民教育(jiàoyù)(jiàoyù)出版社举办“刘默耕科学教育改革珍贵档案展”,通过大量的手稿、笔记、照片等,带观众走近这位“小学科学教育泰斗”,感受老一辈教育人的情怀。

最重磅的(de)一件展品当数一本页面发黄的手稿,共4册。封面(fēngmiàn)上(shàng),收藏者写了3行备注:自编自然教材(1947—1948);刘默耕;最珍贵的资料。讲解员说,1947年初,刘默耕在(zài)组织安排下撤离到解放区,教授小学自然课。这件展品就是(jiùshì)他在解放区编写的,成为当时科学教育的鲜活见证。

手稿里的文字,颇有趣味。比如在讲解“风”时,刘默耕(liúmògēng)以“这恐怕是风婆在扇扇子吧”的疑问开篇,之后再娓娓讲述科学知识。讲解员说:“刘默耕在编写教材时,融入了情景(qíngjǐng)式教学和启发式教学。手稿满是(mǎnshì)涂改痕迹,记录了他(tā)前后数年的打磨经历。”

他曾留下大量的报告和笔记,有的手稿甚至是写在粗糙的马粪纸上。它们(tāmen)能保存至今也很不容易。刘默耕曾在与同事戴伯韬的通信中这样回忆,“大家东西奔波,当年做的调查(diàochá)研究资料都荡然无存(dàngránwúcún)了,没想到,居然在办公楼走廊里一堆(yīduī)布满灰尘的纸堆里发现(fāxiàn)了,失而复得,让人喜出望外”。

上世纪80年代,每一位小学自然老师的案头必备3本书也展出了。每一本都有刘默耕的努力(nǔlì)。其中,《小学科(xuékē)学教育的新方向》是美国科学教育代表团赠送的,他捡起30多年没摸过的英语,利用4个多月(duōyuè)时间翻译出来;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兰本达的《小学科学教育“探究-研讨”教学法》由他译著校订,当时他刚做完胃癌(wèiái)手术,身体虚弱;他与人教社时任(shírèn)社长叶立群合著的《谈科学启蒙教育(qǐméngjiàoyù)》,将(jiāng)自己对自然学科的体会分享给更多人。

此次展览将展出至9月底。观众可(kě)通过人教社官方渠道预约参观。

来源:北京日报(běijīngrìbào)客户端

记者:牛伟坤,和冠欣(guānxīn)

人教社展出“小学科学教育泰斗”的一生,解放区自然教科书手稿首次亮相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评论列表

暂时没有评论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