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资讯 正文

幼童突发疾病 高铁临停3分钟救人

体育正文 124 0

幼童突发疾病 高铁临停3分钟救人

幼童突发疾病 高铁临停3分钟救人

清晨的阳光刚爬上窗台,王玲的手机就开始响个不停(bùtíng)。“王老师,我家孩子(háizi)这个分数能报(néngbào)什么学校?”“王姐,邻居两口子又吵起来了……”这样的“开始”,是她十五年来最熟悉的清晨。 在安徽明光这座小城,王玲的(de)(de)身份有很多:她是考生眼中的“志愿通”,是街坊邻居信赖的“和事佬”,更是许多(xǔduō)孩子心里的“王妈妈”。从高考志愿填报到家庭纠纷调解,从留守儿童帮扶到困难学生资助,她用点点滴滴的平凡付出,温暖着身边每一个人(rén),也串联起小城里一个又(yòu)一个温暖的故事。 “志愿(zhìyuàn)通”的15年坚守 初见王玲时,已是傍晚6点左右,她的桌上堆满了各色标记的招生简章(zhāoshēngjiǎnzhāng),为前来咨询高考志愿填报的同学(tóngxué)们做针对性指导。 “别着急,我们再核对一遍院校代码……”“这个专业在省内去年录取的最低(zuìdī)排名是……”她轻轻(qīngqīng)活动了下僵硬的肩膀,继续耐心讲解。 彼时在会议室里,高考生和家长(jiāzhǎng)们围坐一圈,眼神里交织着(jiāozhīzhe)期待与焦虑。王玲的声音不高,却像(xiàng)一根定海神针,让躁动的空气渐渐沉淀下来。 这样的场景,每年夏天都会(huì)在(zài)安徽省明光市重复上演。“志愿填不好,高分也白考。”这是王玲常挂在嘴边的话。 早在2009年,因女儿要高考(gāokǎo),王玲(wánglíng)开始研究志愿填报,深入掌握各地高校专业、录取名次、就业(jiùyè)前景等,最终女儿如愿考入心仪的大学。后来有朋友专程找王玲参谋,志愿填报都很精准,她逐渐成了(le)小有名气的“王老师”。 王玲(左)正为考生做志愿(zhìyuàn)指导。人民网 吕欢欢摄 为了确保为考生提供的(de)建议既精准又符合最新政策导向,王玲每年都会主动参加(cānjiā)各类高考志愿填报专业培训和政策解读会,系统学习各省份招生政策变化、院校专业调整动态以及(yǐjí)就业市场趋势,持续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,将这些(zhèxiē)专业信息与多年积累的实战经验相结合,形成科学化(kēxuéhuà)的填报策略。 就这样,15年来,从最初帮邻居孩子(háizi)看志愿的“热心阿姨”,到如今小有名气的“志愿填报土专家”,咨询的人越来越多(duō),明光市某酒店主动给予场地支持和资金赞助,王玲(wánglíng)干脆每年给大家上起了2次“大班课(dàbānkè)”,每次300人的“大教室”都挤满了人,截至目前已义务为2000多名考生辅导(fǔdǎo)志愿填报。 随着助学规模扩大,明光市政协、民政局等(děng)政府单位也提供了资金、联系爱心企业等支持(zhīchí),王玲又发起了“金秋助学”活动。目前,已募集资金六七十万(liùqīshíwàn)元,帮助三四百名困难学子圆梦大学。 更让(ràng)她欣慰的是,很多受助学生假期(jiàqī)回来都会加入她的志愿团队,继续传递爱心。 采访(cǎifǎng)时,志愿填报咨询刚结束,王玲的手机就响了起来。 “王姐,这边有对夫妻(fūqī)闹离婚,您快来!”她抓起外套就往外走。这样的突发状况(tūfāzhuàngkuàng),对她来说已是家常便饭。 走进明光市“爱不释手”婚姻家庭纠纷调解室,一股火药味扑面而来。“离婚不是儿戏,伤害最大的是无辜的孩子……”面对(miànduì)情绪激动的当事人,王玲像姐姐一样耐心劝说(quànshuō)。凭借真诚倾听和有效沟通(gōutōng)的“调解秘诀”,她让(ràng)无数“剑拔弩张”的夫妻心平气和地离开。 无独有偶,2020年(nián),一位九旬(jiǔxún)老人的赡养问题让王玲印象深刻。老人膝下5个(gè)子女因赡养问题矛盾重重,小儿子更是避而不见。王玲三次上门(shàngmén),最后一次等到深夜12点才见到当事人。经过半年努力、上百次电话沟通和6轮调解,最终促成5个子女签订调解协议。 王玲常说,“调解不是(búshì)简单的劝和,而是(érshì)要帮他们(tāmen)找到继续相爱的理由。”15年来,她调解1600多起各类矛盾纠纷,有人送来锦旗,有人寄来孩子的满月照(zhào),还有人在街上遇见时,会远远地喊一声“王大姐”。 对此,其丈夫说她“24小时都是调解时间”,两部手机都是“咨询热线”。虽然(suīrán)有时连午休和(hé)深夜都要接听电话,但他表示:“我支持她,调解工作真的很(hěn)有意义。” 王玲正进行家庭纠纷调解工作。明光市委(shìwěi)宣传部供图 除了是调解专家,王玲还有另一个身份——留守儿童的(de)“王妈妈”。 2009年,她牵头成立一支(yīzhī)爱心团队,资助(zīzhù)150多名留守儿童和困难学生,唐伊娜就是其中之一。 “我们与孩子建立长期深度的联系,不会仅限于(jǐnxiànyú)送一两次东西(dōngxī)。”王玲说,唐伊娜除了奶奶,最亲的就是“王阿姨”。 在她(tā)印象里,从7年前开始,每年“王阿姨(āyí)”都会带着东西来看她,给她讲故事、陪她玩耍,让她感受到真诚和久违的(de)(de)母爱。去年,在王玲的指导下,唐伊娜成为巢湖学院导游专业的一名新生,开启了全新的生活。 这样的(de)故事还有很多。有个叛逆的高中生,在王玲的持续关心下,最终考上了技术(jìshù)院校。毕业后,他给王玲写信:“阿姨,您能让我叫您一声‘妈妈’吗?这个世界上,除了我母亲,只有您这样教导(jiàodǎo)我。” 正是这份坚持,让她先后获得“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”“安徽好人”等荣誉。前不久,2025年首次“中国(zhōngguó)(zhōngguó)好人榜(bǎng)”发布仪式暨全国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现场交流活动在(zài)河南省安阳市举办,王玲便荣登助人为乐类“中国好人榜”。 “我觉得自己只是做(zuò)了应该做的。”王玲总是这样说,脚步又匆匆(cōngcōng)迈向调解室,继续忙碌起来。
幼童突发疾病 高铁临停3分钟救人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评论列表

暂时没有评论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